文章详情

高压真空开关电弧熄灭与重燃的原理与特点

日期:2024-04-28 03:04
浏览次数:779
摘要:  游离是在外加电压和电弧电流作用下,电子和离子不断产生的过程,也就是电弧的产生和维持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弧柱中还存在着电子和离子消失(减少)的过程,使电弧电流减少,以致使电弧熄灭,称为去游离。在稳定燃烧的电弧中,这两个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如果游离现象大于去游离现象,电弧将继续炽热燃烧;如果去游离大于游离,电弧越来越弱,后熄灭。因此使去游离大于游离就是电弧熄灭的基本原理。
  游离是在外加电压和电弧电流作用下,电子和离子不断产生的过程,也就是电弧的产生和维持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弧柱中还存在着电子和离子消失(减少)的过程,使电弧电流减少,以致使电弧熄灭,称为去游离。在稳定燃烧的电弧中,这两个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如果游离现象大于去游离现象,电弧将继续炽热燃烧;如果去游离大于游离,电弧越来越弱,后熄灭。因此使去游离大于游离就是电弧熄灭的基本原理。

一、去游离的方式主要是复合与扩散

(1)复合

弧隙中带正电或带负电的质点,在运动中彼此结合形成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电子的运动速度约为离子运行速度的1000倍,因此,电子和离子的直接复合可能性很小。但是,电子在碰撞时先附着在中性质点上形成负离子,然后与运动速度大致相等的正离子相互吸引、接触而形成中性质点(中性分子)。

复合过程的快慢,主要决定于离子运动的速度。使弧柱场强减小,降低电弧温度,增大气体压力,升高气体密度等,均可减小离子运动速度,增加离子间接触机会,加强复合。

(2)扩散

扩散是弧柱中的自由电子及正离子由于热运动从弧柱内逸出进入周围介质的一种现象。电弧中的高温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由密集的空间向周围密度小、温度低的介质扩散,并与介质中带异性电的质点结合,形成中性分子。电弧与周围介质温度差以及离子浓度差愈大,扩散作用愈强。

采用冷的、新鲜的、未游离的气体吹动电弧,可使电弧在周围介质中移动,加强与新鲜介质接触,一方面带走电弧的热量,另一方面增大电弧与周围介质的温差,加强扩散,有利于灭弧。

电弧熄灭与否,取决于游离与去游离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当弧柱中去游离大于游离时,电弧中离子减小,电弧电阻增加,电流减小,后电弧趋于熄灭。

二、交流电弧的熄灭

交流电流每半个周期经过一次零值。此时,电源停止向弧隙输入能量,而弧隙由于不断散出热量,温度下降,热游离作用迅速减弱,电弧暂时熄灭。但是由于弧隙的温度很高,热游离尚在继续,在弧隙电压的作用下,弧隙仍有电流通过,电源仍向弧隙输入能量,使弧隙温度升高,热游离加强。

若输入能量大于散出能量,即弧隙中游离过程大于去游离过程,电弧将重燃。这种由于热游离而引起电弧的重燃称热击穿。反之,如果电流过零后,输入能量小于散出能量,弧隙温度将继续下降,热游离基本停止,弧隙由导电状态向介质状态转变,电弧即熄灭。

电流过零时,电弧暂时熄灭,但弧隙介质绝缘能力要恢复到正常情况需要一定时间,称为介质强度恢复过程。在此过程中,弧隙所承受而不致使弧隙击穿重燃的临界电压称为介质的击穿电压uj(t)。与此同时,弧隙电压由熄弧电压,经一定时间,逐渐恢复到电源电压,这是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

随着电压的升高,游离因素加强,可能引起间隙再击穿,称为电击穿,电弧重燃。

交流电流过零后,电弧熄灭是否会重熄,取决于介质强度恢复过程与弧隙电压恢复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电流过零后,弧隙的介质击穿电压uj永远大于弧隙恢复电压uhf,弧隙不被击穿,电弧即熄灭。否则,电弧将重燃,如图所示。因此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是:电流自然过零后,弧隙介质强度恢复曲线高于电压恢复曲线,uj(t)>uhf(t)。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112号